第十九章 送福文会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这些天,林迟正在捣鼓科技研发,其实说起来也算不上是研发,只是复制而已,他想制造一辆自行车。这个念头很早就有了,但苦于轮胎问题比较难解决,便一直没有着手制造,让他下决心行动的是,他见到了人造皮革。
青川地区多水,行人常常湿鞋,秋季多小雨,更易湿鞋。方寸山买来了几双雨靴,林迟也穿了一双,刚看到黑又黄的雨靴的时候,他以为是用某种动物制成的皮革,听方寸山说雨靴并不是很贵,他早先了解的用动物皮制作的衣服贵的离谱,怎么雨靴这么便宜,追问之下,了解到是人造皮革做的。

这里有人专门种植橡胶树,收集好树汁,加醋稀释,然后晒干,再用秘制的药水浸泡一段时间,最后烘烤干燥,便制成了人造皮革,用以制造雨靴雨衣马鞍等。有的有钱人家,还不用油纸伞,用比油纸伞贵的橡胶伞。

林迟发现,把橡胶皮革用于车轮上,他还没有见到过。但他知道,早晚会有人会发现把橡胶皮革用在车轮上,会有初期的效果。于是他决定制造车轮胎,抢占先机,大赚一笔。

熬制橡胶,在老百姓心目中,和打猎卖动物皮毛一般,是一件低贱的事情,而且现在只是小规模的少数人做,并没有商家发现橡胶的巨大商机,所以橡胶只是在一般农户的家庭作坊里生产,仅仅是一些人的维持生计的手段。

林迟马上联系了一家熬制橡胶小有名气的作坊,带上钱(其中大半是从小究身上搜刮来的),说要包一口锅做试验。一开始作坊老板,以为林迟在拿他开玩笑,差点没拿着棍子把林迟轰出去。但当看到白花花的银子的时候,不再言语。

在作坊做了一段时间,林迟造出了几条车胎,不过都是实心的,钉在车轮上,确实让马车提速不少,但由于价格昂贵,不能广泛推广,当然也不可能赚到钱,那几条车胎最后都成了小究的玩具,小究没事的时候常常滚着玩。

但是林迟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,他竟然弄出了塑料,虽然是黑漆漆的,但也让他高兴的一蹦三尺高。做车胎的时候,他就发现,车胎在阳光的曝晒下,很容易老化,出现裂痕。为了研制耐用的车胎,他搜集各种花草树木,放进熬制橡胶的锅里,以做做看的态度,不停的尝试。最后意外发现,当用漆树,桐油树,以一定比例加进橡胶汁液里,熬制出来的黑东西冷却后,很有塑性,张拉性,很像是前世见到的塑料布。

欣喜若狂之后,他决定看能不能把黑色塑料改进成白色的。熬制橡胶的时候加了醋,醋是有颜色的,他换成白醋,漆树油桐树油,也用颜色较清的。失败了几次,终于做出了接近白色的塑料布,是淡淡的乳白色的塑料布,不过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,因为乳白色的塑料布,也具有很好的透光性。这个方法,只有他自己知道,连橡胶作坊老板都看不明白他在做什么,更别提知道具体的配料了。

虽然靠橡胶轮胎发大财的梦想破灭了,但是自行车还是要做的。他并不指望做成后,会有很多人来买他的自行车,毕竟只有他一个人会骑自行车。对于这时候的人来说,学会骑自行车,跟街上耍杂技没什么不同,都是比较难的事。但是做一个比较方便的代步工具,还是很有意思的。最关键的是,他还没有想清楚自己以后要干什么,现在只是凭兴趣做事情。

这天林迟正在屋子里修改图纸,方寸山又气呼呼的回来了。他不敢跟萧念抱怨,跑到林迟屋子里,张口就说:“这个小究,越来越不像话了!气死我了!”

林迟一听,就知道一定是小究又在书院闯祸了。林迟本着为小究负责的责任,把他送到了书院里读书,看他有没有些许造化。其实也有一点私心,自己忙着做试验,小究常常过来捣乱,便让方寸山把他送到书院里,自己落个清静。

小究以前跟着师父常年在外游历,哪里能在书院坐得住,不是和同学打架,便是捉弄先生,若不是书院先生和方寸山有些交情,且看在供钱较多的份上,早就把小究赶出去了。书院先生拿小究没办法,但把方寸山叫过去训斥一顿还是可以的。方寸山自称白面书生,对教书先生比较尊重,加上又是小究有错在先,不便争辩,只能受着。若是换了李如进,早就和书院先生闹翻天了,管他什么有文化没文化的,先拉出去喝酒,不给面子,就揍一顿,还不给脸色看,甚至会把书院拆了。

“哦。什么事啊?”林迟头也不抬的道,这些早就习惯了,他继续修改他的图纸。

“还不是那个小究!丧气鬼!这两天终于不闹腾了,我以为他改了,没想到他不动武的了,改文的了!大哥,你看看。”方寸山说着,把手里的纸往林迟桌子上一拍。

林迟拿过来一看,是一首小诗,问:“小究作的?”

“是那个小鬼作的。”方寸山点点头。

“现有一个小学子,生的难看却有钱。吃鸡吃鱼吃鸭蛋,屁股肥的没法看。”林迟读完,有些纳闷道,“这首诗却是有些粗俗,但也没什么特别不好的地方啊?!”

“大哥你没发现吗?这是一首藏头诗。”方寸山冷着脸道。

“先-生-吃-屁!”林迟一字一顿的念出第一个字,念完乐的他抱腹大笑,“这个小究,蛮有意思的嘛!”

“大哥,这是大不敬!这是对读书人的侮辱!这是对文化的亵渎!你竟然说有趣?!”方寸山都急了,瞪着眼睛道。

“哎~咦!老二你想的有点过多了,小孩子嘛,童言无忌,当不得真。呵呵!真有意思!”

“大哥你还笑!”方寸山一把夺过纸张,哗啦啦撕碎了,然后气鼓鼓的坐下了。

又修改了几处,林迟对方寸山道:“老二,你把老三喊来,让他把这个图纸送到铁匠铺里。”。

“老三不在家。”方寸山道。

“他去哪儿了?是不是又去听书去了!”

“不是。他去奉贤楼看热闹去了。”

“奉贤楼?!看什么热闹?又有进京赶考的举人在赛诗?”

“不是。是送福文会开始了……”

送福文会,亦称作押福文会,是莘子县特有的大会,三年一次,是专门为进京赶考的举人举办的。莘子县是青川地区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,而且因为座落在青川地区边缘,所以赶考举人离开莘子县,便相当于真正的离开了故乡。所以进京赶考的举人,往往在莘子县停留多一些时日。

这时候,青川地区三府十八县的达官贵人,有钱有势的,童生秀才书生,各路人等,都会来莘子县为不到一百人的举人送行。其中的目的各不相同,有钱有势的,自然是送银子送推荐信,拉拢赶考的举人,商贾送银子送财物,巴结赶考举人,说不定那天这个举人得到朝廷重任,做了一个大官,自己便多了一个官脉。

那些没有取得举人身份的学子,来到这里,与进京赶考的举人或探讨学识,或交朋友,或阿谀奉承,说不准还会和其他前来送行的达官贵人结交上。读书为了什么,不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,讨个官做,衣锦还乡,但毕竟能上金榜的书生太少了,通过其他的方法做官,或者在一个官员手下做幕僚,做门客,也是发达的一个方法。

当然,也有因为做不好中规中矩的考题,在乡试中没能取得举人的书生,自认为自己才气过人,不比那些取得举人的书生差,狂傲不羁,故意出题去与那些举人比试。斗诗斗词斗文章,才是送福文会的一大看点,普通人看热闹,那些有经验有先见的人,便通过这些书生的斗文比试,看出有前途的举人,着重拉拢。

一些人家的待字闺中的小姐,这时候最为高兴,也不顾礼义廉耻,拿把小扇子,在送福文会期间进进出出,看到中意的人,便红着脸,央求父亲去提亲。那些富豪之人,感觉自家小女不错的,也都拿着银子,送给看中的书生,即使那些书生不是举人,即使是举人能不能榜上有名也说不定,但起码在衙门里混个末流的差事,还是有很大的胜算。当然,也有些利益熏心的爹,看中一个书生,而小女已经定亲的,也不管什么礼义,小女的心思如何,把亲退了,再舍着脸拉拢书生,给闺女提亲。

总之,送福文会,是一个很热闹有看头的大会。

章节目录

言情推荐阅读:

我真的不想搞事情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我真的不想搞事情啊最新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