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成皋之路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齐王建三年(前262〕的春天,一辆高高的木轮马车装饰豪华,鸾鸟立衡,羽盖华蚤,八个銮铃随着马蹄声有节奏地叮咚作响,缓缓地行走在驰道上。
豪华的马车上坐着一位长者,他大约五十上下年纪,头戴软巾,身穿典雅深衣,温文尔雅,清癯的面颊上有一双灼灼有神的眼睛。此人并不是什么豪门贵族,也不是大权在握的显赫卿相,而是学者荀子。

两年前荀子应秦国相邦范睢之邀,从齐国稷下学宫出发,由这条成皋之路西行,到秦国去游学,遍访了渭水秦川。如今又应齐王建的邀请,从这条成皋之路东行,重返齐国稷下学宫。

荀子一行,离咸阳东出函谷关,经洛阳,到成皋,一路平安顺畅。

以后的路要由荥阳向东北,沿济水奔往临淄去。

车马刚出成皋不久,忽听后边人声呐喊,两匹快马紧急追来。

荀子看见了一老一少,知道并非强盗,他们定然有什么事情,便下车走了过来。

那青年看见荀子,急忙双膝跪地说道:“韩……非,拜……拜见荀老夫子。”

荀子用手搀韩非起身,请他站起来讲话。

老仆见少主人说话艰难,上前代他答话。他告诉荀子,说我家公子是韩国王室的后代。他敬佩您的学问,一心想拜您为师。听说您要从秦国回来,他多日在府中盼等。闻听您已经到了成皋要奔荥阳,荥阳那是秦军占领之地,如何去得?所以就急忙追来。

荀子说:“韩非,求学,乃是一件苦事。”荀子问他,“你身为韩国贵公子,可以承继先祖基业,为何要出门求师呢?”

韩非诚挚地陈述:“韩国弱小,屡遭秦、赵、魏诸邻国侵凌,我要寻求救国之道。恳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弟子吧!”说完再次恭敬地向荀子磕了一个头。

韩非对于齐国的稷下学宫是陌生的。但他对稷下学宫倾慕已久,知那里是一个贤才济济的地方。如今稷下学宫就在眼前了。

荀子十五岁就千里迢迢从家乡邯郸到了稷下学宫,对稷下学宫的情感远比韩非深厚。阔别二年,犹如旧友重逢,按捺不住心中激动。面对滔滔济水,似自语地说:“稷下学宫名士如云,从善如流,各抒己见,不治而议论,政见不合也不加罪,乃是个探讨学问的好去处呀!”

章节目录

言情推荐阅读:

天道:荀子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天道:荀子传最新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