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节 所谓批红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所谓批红,原是指皇帝对内阁票拟的朱笔批示,本朝无宰相,但宰相的事还得有人做,于是就有了内阁,内阁有五六个德高望重的大臣组成,为首的既是首辅,他们代皇帝草拟各种文书,对大小百官的奏折的先进行批答,再连同原奏折一起送皇帝审批,这就是票拟。一般来说,内阁的票拟皇帝都会批红,如不批,则代表他对内阁已经不信任,内阁在众目睽睽之下会被迫辞职。按本朝的传统,为了保持政局的稳定,如果没有特殊事故,内阁决不轻易撤调,所以上述情况是必须尽量加以避免的。
本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精力旺盛,体力充沛,每天埋在如山的奏折中,一笔一划,批红全是自己干,可后来的皇帝却不能比他,于是便开始偷懒,刚开始是将一些不重要的票拟,分给身边的私人秘书-太监去看,由他们摘其简要,把要紧的地方念给自己听,然后自己再做决定,慢慢便形成了一套制度,到了本朝中叶以后,皇帝多深居**,荒嬉享乐,不理国政,渐渐连听票拟的过程都免了,直接把“批红”的大权交给了司礼监的太监头子,如此,司礼监地位陡升,,由“票拟”“批红”也慢慢形成了本朝内阁与司礼监双轨辅政、又互相制约的局面.

现在马士英是内阁首辅,“票拟”是他的权利,“批红”是韩赞周的权利。韩赞周知道是兵部调兵的事,不敢怠慢,站起来两步走到方案前,拿起案中间的加急票拟,仔细看起来,突然他的目光定住了,然后抬头沉沉望向马士英。

马士英已经不在椅子上,这时正背着手,不停的走来走去,见韩赞周望向自己,便说一句:“长江失守,这个责得有人来担!阮大铖的兵部尚书是不能再当了。”

韩赞周既无赞许,也无反对,收回目光,迅速的拿起朱笔在票拟的落款处郑重的批了“照准”两个红字,然后搁下笔,拿起那票拟吹了吹。

赵之龙连忙走了过去。

韩赞周望着他,郑重道:“一切就看赵大人的了!”

赵之龙点下头,接过票拟,又对着二人深深一揖,转身大步走了。这票拟可算是本朝三百年来最重要的一个,它不但督命本朝最后的两只精锐大军黄得功部、刘良佐部,立即驰援南京,同时也对江南所有的军队发出了勤王令,从云南到福建,不论陆军水军,都要立刻升帐点将,拔营起航。

这么重要的票拟,居然是由兵部侍郎,而不是兵部尚书来执行,这也是本朝的第一次,赵之龙走出司礼监的值房,目光中少有的透出一丝兴奋。

司礼监的值房内。

马士英和韩赞周又在紫檀木椅子上坐下了,不过却没人说话,马士英端着茶碗,揭开茶碗盖不停赶着水面的浮荼,一口也不喝,眼睛望着地面,脑中正急剧的想着,韩赞周也定定的望着地面,突然开口:“即使瞒过了今日,明日早朝可怎么办?”

“不怕!”马士英把茶碗搁回茶几:“皇上正在听阮大人的新戏,兴致很好,一时半刻不会有事,可要坚持三天就难,所以我已经传下命去,命南京府尹加快选秀的动作,就是死,今天日落以前也得在南京给我选出一百个像样的秀女!”

韩赞周叹口气,知道城中又得鸡飞狗跳,乱成一团了,沉默了片刻,他又说:“清军过江的消息一定得封锁。”

马士英:“公公放心,我已经派人在城中巡查,若有人敢胡说八道,立刻抓起来!”说着,望向韩赞周的眼睛:“倒是公公这得小心防备,莫让哪个胆大的奴才在皇上面前说漏了嘴!”

朝房。

百官基本都散去,只有钱谦益、高倬陪着几个受伤较重的官员仍在接受太医们的包扎医治,赵之龙走进来,望着几个头破血流的官员和面色苍白的钱、高二人,眼中有惊异,显然,他并不清楚永德门前发生的一切。他进入内宫,是马士英亲自派人从另一处禁门引进的,然后便在司礼监的值房,拟定了这份勤王调兵的廷寄,现在司礼监批了红,他得赶紧让相关的户部,吏部、兵部抄阅,然后传之于天下。

赵之龙将手中的廷寄递给钱谦益,钱谦益看完,便交给高倬,二人都看完后,相视一望,钱谦益对赵之龙道:“国事要紧,赵大人赶紧去忙吧--”

赵之龙默默对二人深深一揖,起身大步走了,出了朝房,突然望见等候在廊檐下的卢耀阳和刘沧湖,于是停住脚步:“你们两怎么还在这?还不快到兵部去请罪?”

卢耀阳上前一步,作一揖:“请问大人,鞑子过江,兵部可有应对了?”

赵之龙一皱眉,心里冒出了一丝不快,声音就严厉了:“这不是你们该知道的。”说完,大步的走了。

卢耀阳和刘沧湖对望一眼,便也跟他向兵部而去。

兵部。

这里是管兵的衙门,平时规制就十分森严,今天突然多了两个百人队,长枪林立的守在衙门两边,就显得更加森严。大批顶盔带甲的将佐不停的进进出出,还有一个个背着兵部八百里急递,头上插羽毛的信使,从兵部出来,立刻便跨上早已准备的好的快马,策马扬鞭,急匆匆的出了南京四门,向广阔的江南各地奔驰而去了。

兵部正堂中,赵之龙正与众郎中、主事、员外郎商议军情,同时,不断把一封封调兵遣将的文书盖上兵部大印,明发天下。兵部的各个官员虽然忙碌,但都是既喜且忧,因为大家都是实心的想为国家作事的,平日里却受尽了阮大铖阴洋怪气,索捐纳贿的骚扰,一个个早就不堪忍受了,今日见到内阁的票拟,虽没有明文罢黜阮大铖,但却清楚的写着,由兵部侍郎赵之龙暂时署理兵部,这就表示,阮大铖已经被免去尚书的职位了。

赵之龙沉稳笃定,面无表情,一个接一个的指派着命令,他知道,要把气势旺盛的清军赶下江去,现在是不可能办到的,最实际的目标就是守住镇江,镇江是南京的门户,只要守住镇江,南京便可保无虞。可镇江无险,要想坚守,恐怕就不得不同清军硬碰硬的打一仗了,不管是胜是败,总之是要拖住清军,如果能拖到各地的勤王兵马到来,形成双方僵持的局面,那么,大明的危局也许就可以度过。

现在的关键是一定要守住镇江,为此,除了从南京城中立刻拨出了三万善守的步军,增援镇江,连同镇江原有的万余军士,一起死守外,赵之龙又命令离镇江很近的刘良佐的八万精锐大军,火速拔营,必须在今天黄昏时抵达镇江,到那时,清军大军也应该到了。

而黄得功的部队由于在和左良玉的激战中损失惨重,这时正在安徽休整,所以兵部给他的时间稍长,令他在七天之内到达南京。

其他的州县部队则全部遣往镇江,交由刘良佐指挥,而后待时机变化,如需要,赵之龙则亲率南京的十万大军,直趋镇江。

无论如何,都得保住镇江,这是马士英的命令。

起点中文网.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,最新、最快、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!

章节目录

言情推荐阅读:

最后的汉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最后的汉人最新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