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64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这天一早,岑慧君和陈季立就来到了书房。刘致远为了备课,已经熬了一宿了,现在他就像是长了一对熊猫眼,看起来??有神。
“师父,我们来了。”岑慧君不再叫刘致远干姐夫了,还有模有样地给刘致远行了一礼。不过,她的脸上坏笑着,怎么看都看不出她有诚意。

相比于岑慧君,陈季立就严肃得多了。他双膝跪地,直起身来作“长跪”姿态,伏行拜礼。

刘致远来明朝这么久了,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给他行拜礼,他不禁觉得浑身不自在起来。他从来就没让定海军的官兵行过拜礼,将士见面,一般就行一军礼。

后世很很多人认为,“三跪九叩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礼节,并常藉此作为批判封建礼教的有力佐证。实际,三跪九叩并非汉民族传统礼仪内容,是明朝之后清朝的胡礼。

华夏礼仪中讲究礼数的恰如其分,所谓“祭不欲数.数则烦.烦则不敬.祭不欲疏.疏则怠.怠则忘。”所以,华夏礼仪最高才四拜,那是对先师、君父、天地才有的大礼;一般来说,再拜(拜两次)即是相当尊敬的礼仪,一般只有一拜而已。

陈季立恭恭敬敬地向刘致远磕了四个头,这才立起身来,垂手肃立,俨然一谦谦君子。不过,他的身形实在是小一号,让人看来,觉得有些像小大人那样不伦不类。

“都不要拘束,从现在起,你们俩就是我的第一代弟子”

“师父,我昨天就拜师了,而且我比小立弟弟大几岁,所以我是大师姐。”岑慧君没等刘致远训完话,就急不可耐地争当起师姐来了。

“咳。”刘致远的话刚才被打断了,很是不爽,咳嗽一声示意所有人安静,这才正色道:“为师门下弟子,没有辈分等级之分,只有学识渊寡之别。如果你们二人不用心向学,二年之内还是学无所成,为师就把你们逐出师门。你们,都听清楚了吗?”

“听清楚了。”

“好了,拜师之礼完成了,为师该说的也说了。以后你们只要称呼为师为先生,其他无用的虚礼,全都免了。”

“知道了。”

“现在开始授课,你们坐到这边来。”刘致远示意他们自己搬凳子坐到他的面前,等他们坐定了,他才接着说道:“先,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:你们为了什么而读书。”

“先生,我知道。”岑慧君抢着说道。

“你说。”

“读书长学问,长本事,就能帮助先生打理好定海军。”

“嗯,还有其他理由吗?”

岑慧君摇了摇头,她的小脑袋里还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理由来。刘致远向陈季立看去,希望他能给一个好点的答案。

“为了经世济民而读书。”陈季立略加思索,答道。

“哼,说得比唱得好听。”没得刘致远话,岑慧君不屑一顾地说道:“你们这些男人,有哪个读书不是为了考试当官?还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除了师父之外,你们男人都是为了名利而读书而已。师父,小君说得没错吧?”

“嗯,小君得没错,现在学风不好,个个都只读圣贤书,削尖了脑袋为当官,这很不好。其实读书就是为了长学问,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目的。”刘致远强忍着阵阵心虚的感觉,接着说道:“如果非要立一个目的的话,那就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!”

这话一出口,刘致远更加心虚,毕竟剽窃他人名言,而且还是后世伟人的名言,这让刘致远倍感做贼心虚。

如果说自己以前能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怀的话,说这话也无可厚非。可是,自己以前一直是为了讨生活而读书。

为了不辜负老爸老妈的期望,要好好读书;

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,必须努力读书;

为了将来能在大城市里有一个小窝,必须刻苦读书;

为了将来能买得起车,不用再挤公交,必须拼命读书;

……

总之,几乎没有谁真正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个伟大的目标而读书的。

自己的思想境界都没那么崇高,现在居然用这个标准来要求别人,刘致远更是觉得惭愧。

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?”陈季立不解地看着他的师父,问道:“中华自隋唐以来,国力强盛,四方蛮夷纷纷拜服。今大明朝一统中华,番外属国数十计,被尊为天朝上国。中华已然如此强盛,为何还要崛起?”

“小立,你只看到表面,没看到实质。为师问你一个问题:如果中华真的强盛,为何无法剿灭从倭国来的跳梁小丑呢?”

陈季立被这个问题给问住了,他闭眼沉思了良久,说道:“皇帝不理朝政,朝廷奸臣当道,以至于兵备不举。”

“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,最重要的原因是朝廷并不像皇帝所吹嘘的那么强大。现在明廷北有宿敌鞑靼虎视,西南有桀骜不驯的南蛮各部。朝廷的兵力都消耗在这上面了,再加上朝廷长期积贫积弱,根本就无力顾及东南沿海。”

“哦,先生的意思是说,中华现在已经开始积贫积弱了?”陈季立眉头紧皱,他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的祖国已经走下陂路了。

“小立,就算中华现在很强大,也不等于它一直都如此强大。如果想要让中华一直是天朝上国,那就要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

“恩,小立明白了。”

“其实为师让你们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,还另有深意。先,你们要知道,中华不等于朝廷,爱国不等于忠君。”

“中华不等于朝廷?爱国不等于忠君?”陈季立又是一呆,在他的世界观里,忠君爱国是一体的,不忠君就是不爱国,不爱国也就是不忠君。

“中华九州自古就有,华夏文明已经历数千年。在此期间,有多少朝起朝落?又有多少君立君费?唯一千古不变的,只有这九州大地之上的华夏子民,才是中华的主体,我们也是其中一员,伟大的华夏民族才是值得我们忠爱的对象。”

刘致远顿了一下,接着说道:“皇帝只不过是行使统治权的人而已,他并不是神圣,也不配称为天子,真正的天之娇子是我们伟大华夏民族。不管是多么英明神武的皇帝,都不能越这个民族的伟大。也不管有没有朝廷,有没有皇帝,华夏民族都会一直存在下去,华夏文明也会一直延续下去。为师的梦想就是让华夏更加光大,让华夏文明之光播撒到全世界去。”

“君主只是一个凡人,他们心中一般都只想着如何永远地统治和奴役治下的百姓。至于光大华夏民族,传播华夏文明,他们连想都不会去想。忠于这样的人就是不爱国,就是不爱自己的民族,就是不爱自己的父老兄弟。”

说到这,刘致远心胸起伏不定,没有谁比他这个来自后世的人更清楚君权的本质。虽然这个时代没有民主制度,没有差额选举,普通的民众除了忠于皇帝之外,也就没有了效忠的对象。不过,刘致远不要自己的部下还心存这种愚忠。

“先生,不忠于君上,那我们该忠于谁?”陈季立有些懂了,但心中还有千千结。

“忠于华夏民族的最高利益。”

“什么是华夏民族的最高利益?”

“简单的说,就是有利于华夏民族展壮大,有利于提高华夏百姓的生活水平,有利于华夏文明的扬光大。谁能做到这三个有利于,我们就忠于谁。”刘致远说着说着,居然口不择言,把后世的政治教科书上的教条搬过来改改就用上了。

这种行为绝对是剽窃,而且这还不是一两次了,刘致远都觉得很不好意思。

“先生说得对,谁能给中华带来更大的福祉,我们就忠于谁。小君相信,先生一定能比那个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要干得好,所以小君忠于先生。”也不知岑慧君是否真的听懂了,刘致远的这番阵词刚落,她就马上表忠心了。

“先生所说的与小立常闻的道理大相庭径,小立一时未能尽得其解。”陈季立低声答道,那紧皱的眉头依旧没有松开。

“以后你就会明白了。”刘致远没有强迫陈季立接受自己这套理论,他相信,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,这封建小遗民会看清这一点的。“刚才我们已经探讨完为何而读书这个问题,现在为师再问你们一个问题:我们该读什么书?”

“小君不知道,不过小君可以肯定不是读圣贤书。”岑慧君抢先答道。

“小立,你认为呢?”

“小立觉得,不管是什么书,只要有用,就该读。”

“怎么判断一本书是有用还是无用?又怎么判断一本书所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?”刘致远反问道。

“这个小君知道,只要是有利于华夏民族展壮大,有利于提高华夏百姓的生活水平,有利于华夏文明的扬光大的书就是有用的。如果书中有与三个有利于不符的观点,那就是错的。”

“嗯,小君说得不错。凡是有利于华夏崛起的书,就是有用的书,凡是能促进华夏崛起的说法和理论,就是对的。”

章节目录

言情推荐阅读:

重生之海上霸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重生之海上霸主最新章节